首页
关于我们
网站建设
达美商城
小程序
达美案例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价值观
招贤纳士
关于我们
微信网站建设
三网合一建站套餐
网站建设案例
微商分销系统建设
全网营销网站
高端设计网站
企业网站样板
商城网站样板
小程序样板
企业网站模板
商城网站样板(1)
H5案例(1)
小程序样板(1)
互动营销H5样板(1)
微传单样板(1)
公司新闻
行业热文
业界资讯
一条假评论炒到100块,群里10万人抢单,百万卖家边高额刷单边沦陷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
开心网
复制网址
揭秘评测黑产:手把手教学,一路刷单到海外。
作者丨
晓寒
编辑丨
何洋 大成
“这是一场特刺激的梦,虽然有一点胆战心惊;我时常责备自己,却又满心狂喜。”
“春节这一段时间,亚马逊查得太严了。”电脑前的董阳说,自从他做跨境电商12年来,已经不知道是第N次收到平台“警告信”。
“评论区的好评对于我这个小商家来说,有多么重要。这是一场战斗,但我不是那只老鼠……”董阳辩护说。让他真正提心吊胆的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无论怎么谈判,那些“刷单”服务商都拒绝接单。
从春节到2月底,“刷单警告信”风波愈演愈烈。
在猛烈的平台整治政策之下,亚马逊、eBay等平台拉开了一场最严厉的整治行动,剑指“跨境黑产”。
亚马逊态度非常坚决,“看到就是关店!”
在中国,“刷单”查处力度越来越严厉。2020年底,深圳华强北上千家美妆店几乎一夜之间关闭,起因便是“刷单”。走私犯罪团伙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刷单”走私化妆品等货物入境,案值超过6亿元。
这一案件是否意味着,接下来跨境刷单的噩梦该“醒醒”了?
套着“真人评测”马甲的刷单
Facebook群组已成重灾区
多个团伙争抢客户
Facebook,成了刷单组织的获客阵地之一。他们带着各种目的组合在一起,建立Facebook群组。
在亿邦动力调查的近百个亚马逊相关的Facebook群组中,一阵阵刷屏的背后,各种推销花样层出不穷。在看似热烈的氛围里,诸如“真人测评”、“本土买手”等字样随处可见。
发布这些帖子的博主,都在干着“测评”的营生;有自称是个人的,也有人表示,“我们是有团队的”。
在生意好的日子里,经常发生多个刷单团伙在同一帖子下争抢客户的现象。这是不是有点邪门?
但是,这些刷单似乎早已习惯。
对于“刷单中介”Lee而言,他干这一行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兼职,但随着虚假刷单时代过去,“真人测评”这类刷单业务越赚越多,他自己便从兼职转为了全职。
“真人测评”这项服务以“订单”为单位收费,价位一般分为免评、Rating、文字留评三个档位,费用在15元到100元人民币不等。
Lee表示,“有的中介还提供视频评价、Q&A等服务,但我们不愿做这种,太麻烦。”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Alex 2018年去美国留学,没多久就加入了“刷单”大军。
回想起做“职业买手”的日子,他还有些怀念——在那间不太宽敞的小屋里,很多小东西都是他通过刷单获得的。
“虽然有的东西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毕竟是免费得来的。一般我会在完成订单后,把订单截图发给商家,商家验证后就会立马把钱转给我;商品也会正常发货,收到的商品就属于我了。”Alex 说。
大部分人刷单都是通过熟人开始的。
留学生小翔向亿邦动力讲述了他在亚马逊刷单的经历:“让我帮忙刷单的是一个同学的姐姐,她教我在亚马逊上搜索手机支架,通过正常浏览找到那个店铺的商品,点进去再停留一会,最后下单付款就行。”
亿邦动力在与一些中介的沟通得知,女装、童装、鞋类,甚至螺丝钉等品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刷单现象。
在Facebook某些群组中,还有人直接发贴,寻找买手做产品评价,涉及品类有3C、小家电、服饰、宠物用品等。大部分帖子中会附带产品图片,并明确要求买手必须是海外本土用户,部分还会明码标价,说明返款金额。
高仿用户搜索浏览行为
每次刷单都要用上10分钟
亚马逊每天审查1万条评论
一度陷入疯狂状态的“测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刷单中介的说法,商家只需在中介处下单,中介就会安排买手去购买商家的商品,并根据商家的要求去做评价。一旦确认之后,商家需向中介支付一定的“佣金”,而中介会给买手一部分“返款”。
刷单“返款”的门道也不少,有中介要求商家,在确认订单后直接返钱到买手的PayPal账户;也有中介要求商家,把钱全部交给中介,再由中介给买手返款。由于返款金额不会低于商品售价,也就是说,在“真人测评”的交易中,买手至少能够免费得到一个商品。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对抗游戏。随着亚马逊对“刷单”关注度越来越高,买手们也形成了一套防发现流程。
他们会按照要求,先在亚马逊网站中搜索商品品类名称,在搜索结果中浏览3-5分钟,模仿真实买家“货比三家”的行为;再点击到目标店铺的商品,浏览商品页面3-5分钟,让一切看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的想要购物的买家,然后再进行下单操作。
为防止虚假评论泛滥,亚马逊每周都会审查评论,并将审核细节提供给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公司,以便于阻止这些不良卖家滥用平台来刷单。据报道,2020年亚马逊每天会审查近1万个产品Listing。
不仅亚马逊严查“刷单”的问题,刷单还受到多个国家政府部门关注。
2020年7月,“来自中国的神秘种子”一时成了国外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
有美国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自己在并未购物的情况下,收到从中国发来的匿名包裹,里面装着神秘的“种子”。此事让部分居民恐慌,引起美国农业部关注。农业部甚至还发布警告,提醒居民不要种植,谨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正当舆论以为这只是孤立事件时,结果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地都发现同样的情况。
用户莫名其妙收到礼物
商家大量账号批量“被封”
是毒药,也要喝下去?
“谁都知道刷单是不对的,但是不刷哪来的流量?”
“刷单是找死,不刷单是等死!”亚马逊卖家老雷笑道。
老雷是中国出海较早的一批跨境卖家了,年近半百的他早年前就接触到亚马逊刷单了。在他的印象中,最初的时候还是机器大批量刷单,刷得多卖得也快。
随着亚马逊关注这些行为,老雷发现这样粗放的方法除了引来封号再没什么好处。
后来,刷单服务商开始提供一种下单后虚假发货的服务,不发货也能刷单,还没什么封号风险。
近两年,想要刷单就只能采用真人评测并通过FBA发货,这让老雷感慨刷单的过程越来越真实。
“真是斗智斗勇,但其实作弊成本在不停地涨,除了交佣金,还要搭进去一部分商品的钱,但是不刷又没有流量,更卖不出货了,很矛盾。”他说。
“现在,刷单、刷评论已经做得很高级了。比如,真人测评,你很难区分它和真实买家的区别。”另一位跨境电商卖家向亿邦动力谈道。
他回忆到,几年前亚马逊就已注意到刷单行为的存在。当时有很多用户反应收到了从未购买过的商品,这些商品往往是一些较为低价值、轻便、运输成本低的产品。
随着用户声量越来越大,亚马逊时常会查封一批刷单的店铺。
亚马逊官方用户安全和隐私页面中明确写着:禁止第三方卖家向客户发送未订购的包裹。
亚马逊建议用户,如果收到未订购的包裹,先与亲朋好友核对或联系客户服务,以确认这是不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如果不是,可以向给客户服务提供运输标签,亚马逊会调查该项物流,并对违反亚马逊政策的不良行为者采取行动,包括中止或取消销售特权、扣缴款项等处罚。
原罪是平台规则?
亚马逊玩的是排行榜游戏
做两个爆款,就够活一阵了
亚马逊对作弊的监管,大体上和淘宝的做法差不多。
几年前,淘宝就已经和各家快递公司系统对接,防止单号作弊,还设立了自己的稽查系统,几乎一查一个准儿。
“亚马逊也在查快递作弊,所以近几年才延伸出了FBA刷单,逃避快递单号查询。”有业内人士表示,根除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不过现在的刷单成本越来越高而已。
“没办法,成本高也得或多或少刷一刷,不然中腰部以下的卖家根本没啥机会。”某服饰卖家指出,刷单店铺的销售排名提升速度,能比正常销售的店铺快10倍。
正因为如此,认为“不得不刷单”的卖家不在少数。
多个来自服饰、3C、家居等类目的卖家均向亿邦动力表示,自己曾有过或者知道同行曾有过刷单、刷评论的行为。“亚马逊玩的是排行榜游戏,不刷单根本没销量。”其中一位卖家指出。
该卖家解释道,商品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了,千千万万个类似的商品里面,你怎么才能让用户买你的?只有排在Listing前列的商品才有机会。
这不仅仅是需要投放PPC广告(即点击付费广告),也需要有一定的销量、用户好评,才能获得更高的权重。
根据电商数据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报告,仅2020年,亚马逊平台就新增了130万新卖家,自2017年初以来,已有450万新卖家加入亚马逊平台。上百万商家聚集在亚马逊平台上,使得同品类竞争愈加激烈,消费者在亚马逊搜索某一关键词,可能会出现几十页商品。
“没有在排行榜前列或者用户评价少的商品,根本没机会被消费者看到,更不要提交易订单了。”另一位亚马逊3C卖家也提到。
对于很多中小卖家来说,比起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去慢慢打磨,用刷单方式让商品快速挺进排行榜前列,是更“划算”、更实际的。
“如果运气好,做出两个‘爆款’就够活一阵子了。”该卖家坦言。
饮鸩方能止渴?
中小卖家沦为炮灰?
独立站能是解药吗?
通过刷单换来阶段性排名提升,这不是长久之计。道理谁都懂,但这个“瘾”却不容易戒掉。
“隔一段时间就要刷,不刷销量就下去了,货物就会囤积。但刷多了又容易被亚马逊发现,冒着封店风险,我也挺害怕的。”上述卖家谈道。
“亚马逊刷单很容易被封店,且无处申诉,但还是规避不了。这个店被封了还有其他店,很多卖家手里都是有很多个账号的。”一位跨境电商代运营服务商指出,一方面的确要指责这些作弊的卖家,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
“亚马逊是强者恒强的模式,对强效运营的卖家更有利,如果占据某一品类25%以上,即使不运营也有流量。”他指出,大量中小卖家最后都只是沦为炮灰,能活一天是一天。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亚马逊是“万货商店”模式,相对更弱化品牌,强调产品、性价比,这必然使得它更容易产生同质化竞争。
“越来越多的卖家被吸引进来,越来越多的商品在这里销售,平台用一定的算法从海量SKU当中挑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这无可厚非。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二八法则最残酷的一点是,80%的卖家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出另外那20%的成功,而这80%还在不断更替,才能让平台流入‘活水’。”该业内人士谈道。
可以肯定的是,淘宝刷单问题存在多年依然无法除掉,亚马逊也一样。
电商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流量分配公司,他们到处买流量,然后再把这些流量分配给平台上的卖家。
但流量永远是不够分的,这也才有了平台的竞价广告模式(谁出价更高,谁就能占据更好的资源位),以及卖家为了争取更多曝光机会不得不走上的价格战。
当这些卖家通过规范运营的手段无法赚到钱,也无力投更多的钱烧广告,他们会怎么做呢?答案不言而喻。
虽然从业者认为,“刷单”并不是卖家们的原罪,但它透露出的,是卖家在平台电商生态下的失落甚至绝望。
“希望成为独立品牌,而不是一个卖货郎”——这是很多跨境电商从业者梦寐以求而又难以企及的事情。他们渴望掀开增长的天花板,在与平台的对话中更有主导权。
或许,这也是以SHEIN为代表的独立站,能给广大跨境电商卖家带来更多想象力的原因。
文章内容转载自:亿邦动力
上一篇:
从米聊、来往到抖音、快手,张小龙的对手是谁?
下一篇:
唯品会:在“过气”的边缘疯狂试探